重訓的每日規劃:打造高效的健身計劃

安安,最近還好嗎?一位關心你健康生活的教練江國團來了,今天繼續帶給大家更多有關健身的知識,這一兩年,大家有沒有發現,現在台灣人對健身,越來越重視了,走在路上隨處都可以看見一間又一間的健身房, World Gym(萵苣)、健身工廠、成吉思汗健身俱樂部,這些大家比較熟悉的知名連鎖健身房一間一間的開,其中場館數量最多的World Gym,在台灣,已經有了130家分店。

而且不只在台灣,在世界各地,健身已經成為一種時代熱潮,根據教育部體育署的統計,在疫情過後,台灣民眾健康意識增加,運動人口為82.6%,規律運動人口首度達35.0%,所謂規律運動呢,也稱為7333定義,意思是,需要一周7天運動3次以上、每次運動30分鐘以上、心跳達130下或是運動時會流汗也會喘這樣才算滿足規律運動的最基本條件,身為健身教練,越來越多人投入健身我當然非常開心,這代表大家越來越重視自己的身體健康,但我也發現,隨著健身人數增加,在這其中,有大部分的人,都對健身沒有那麼瞭解,很常訓練錯了方向,姿勢和訓練方式都不對,對於新手來說,這樣的訓練方式不僅成效很低,而且也非常危險。

所以這篇文章,我江國團會為各位帶來一些,新手健身需要知道的基礎概念,記住這些觀念,可以幫助你在健身的時候減少意外的發生,健身的成效也更好。

健身教練正在進行重訓運動的硬舉項目

新手重訓前必須要知道的基礎概念

設定健身目標

重訓的第一步,就是設定一個清晰且具體的目標。不管你的目標是想要增肌、減脂還是提升力量,都需要知道自己的訓練方向,這樣才能針對目標去安排訓練計劃。目標應該是具體的、可衡量的,並且要根據你的實際情況來設定,比如「我想在三個月內提升我舉重的力量20%」或是「我要減掉5公斤的體重」,在訓練方式和選擇器材上,這兩者就有很大的不同,所以大家應該都知道為什麼規劃好目標為什麼非常重要了吧。

每日重訓的安排

新手在剛開始重訓時,不要每天都使用一樣的器材,都做一模一樣的訓練,最好的重訓安排是每天都進行不同部位的訓練,這樣是為了避免重複刺激同一組肌肉,給肌肉足夠的恢復時間。通常建議每週進行3-4次的訓練,間隔休息日。例如,今天訓練上半身,明天訓練下半身,讓每一組肌肉都有時間進行恢復。

訓練與休息的平衡

重訓是一件需要持之以恆的事情,只要保持規律的訓練,久而久之一定會看見成效,但這並不代表天天跑健身房天天練,就能更快達成目標,過度訓練可能會導致肌肉疲勞和受傷,影響進步速度,建議大家都要確保每次的訓練後,能保留足夠的休息時間,讓肌肉有時間修復並增強。

進階訓練的循環與調整

隨著時間的推移,當你的身體逐漸適應了訓練負荷時,例如:以前舉10公斤舉個五下就會喘,現在可以正常的做完三組沒問題,那就代表你的身體已經成長到適應了10公斤的訓練負荷了,這時候就需要逐步增加重量或訓練強度,這就是所謂的「進階訓練」。每過幾週,你可以檢視自己的進展,根據實際情況調整訓練計劃,讓身體保持挑戰,避免陷入「瓶頸期」。

新手重訓從哪裡開始做起?

新手進入健身房,難免會對各種器材和訓練方式感到迷茫困惑,隨便挑了一樣器材,但不知道從哪開始,也不知道怎麼使用,其實,新手最需要的是系統化的入門訓練,這樣可以避免胡亂訓練導致受傷或健身效果不佳。

瞭解重訓的基礎動作

重訓初期,新手可以選擇一些像是深蹲、腿推等等比較簡單基本的訓練,這些基礎動作都是重訓的核心,如果不知道該怎麼做這些動作,該用哪裡發力,可以在網路上看影片,或是直接請健身教練幫忙,先學會正確的動作技巧,才能幫助你更有效地訓練肌肉,還能減少受傷的風險。

如何選擇正確的重量

重訓的關鍵在於選擇適合自己的重量,如果一開始選擇過重,會增加受傷的風險;如果重量過輕,又達不到訓練效果,建議新手一開始在調整重量時,可以先選擇較輕的重量,確認自己是否能保持正確的姿勢,持續做8~12下也不會感到吃力的訓練,如果感覺沒有效果,可以再逐步提升,找到自己覺得最適合的且能夠負荷的重量,並且隨著肌肉的增強再逐步加重。

熱身與伸展的重要性

每次重訓前,熱身和拉筋是必不可少的一環。它能幫助你提高身體溫度,讓肌肉和關節為接下來的運動做好準備,訓練結束後的伸展或按摩,可以幫助放鬆肌肉,減少乳酸堆積,促進恢復。

養成習慣:如何保持一致訓練

許多新手在初期都充滿動力,但隨著時間推移,可能會遇到動力下降的瓶頸期。因此,養成一個固定的運動習慣非常重要。你可以為自己設定一個合理的訓練計劃,並且在同一時間進行訓練,例如下班後,或是晨間時光,目的是要讓運動融入進我們的生活當中。

新手重訓五大注意事項

  1. 不要忽視正確姿勢:錯誤的姿勢不僅會讓訓練效果大打折扣,用錯誤的知識使用自己不會的器材,可能會造成嚴重的運動傷害,新手在訓練時可以用手機錄影,或是使用鏡子觀察自己的姿勢,最好的方式就是請教練幫助你糾正動作。
  2. 循序漸進,避免過度訓練:新手容易過度自信,想要快速達到目標,但這種心態容易導致過度訓練。一定要學會傾聽自己身體的訊號,循序漸進的增加強度,避免傷害。
  3. 重訓與有氧運動的平衡:雖然重訓對於增肌很重要,但不要忽視有氧運動的作用。有氧運動能夠促進心肺功能,幫助燃燒脂肪,兩者結合才能達到全面的健身目標。
  4. 適當的飲食與補給:訓練後的營養補給同樣重要。蛋白質可以幫助肌肉恢復和增長,碳水化合物則為你補充能量,水分則是任何訓練後必不可少的補給,確保你的身體能夠從訓練中迅速恢復。

什麼狀況下要請健身教練?

健身教練正在教學員舉重的正確姿勢

如果你是健身新手,對於重訓的動作和安排不太熟悉,或是已經進入了訓練的瓶頸期,這時候就可以考慮尋求專業教練的幫助,一個專業的教練能夠根據你的目標和身體狀況,量身定製最適合你的訓練計劃,並且糾正你在訓練中的錯誤動作,幫助你快速達成目標,等到能夠掌握自己的身體,學會正確的訓練方式,就可以更多的自主訓練了。

重訓是讓我們身體可以變得更強、也變得更健康的一種方式,但所有訓練的前提,都是我們能夠瞭解並使用正確的方法和概念,要記得安全第一!希望這篇文章能幫助新手找到方向從零開始,順利進入重訓的世界,邁向更健康的未來。

我們一起加油,為了更健康快樂的自己!—健康教練江國團 共勉之

其實流汗不一定代表你在燃燒脂肪:心跳的速度才是關鍵

安安,最近還好嗎?一位關心你健康生活的教練江國團來了,今天我們來討論,關於人體的問題,健身房裡,你常常會看到許多人汗流浹背,似乎每一滴汗水都在向說著:「我正在燃燒脂肪!流越多汗代表你離目標更近了一步!」但大家知道嗎,其實流汗與脂肪燃燒之間的關係並沒有那麼直接。今天,我想和大家聊聊一個健身中的常見誤區:流汗不一定代表你在燃燒脂肪。

為什麼流汗不等於燃燒脂肪?

首先,我們來瞭解一下流汗的真正目的。流汗是人體的一種自然調節機制,當你的身體溫度升高時,汗腺會分泌汗液,透過汗水蒸發來幫助你降溫。這個過程與你是否在燃燒脂肪並沒有直接的聯繫。

你們想想看喔,我們是不是都會在沒有進行任何運動的情況下流汗,例如在炎熱的天氣下坐在陽光下,或者進入一間桑拿房。這些情況下,你的身體雖然在大量流汗,但並不代表你正在燃燒脂肪。

同樣地,你也可以感受到在進行高強度的力量訓練或短暫的爆發性運動時,雖然心跳加速、肌肉疲勞,但流汗的程度卻相對較少。這時候,你的身體可能正在消耗大量的能量,甚至燃燒脂肪,只是流汗的程度較輕微罷了。

心跳速度才是燃燒脂肪的關鍵

如果流汗不能直接反映脂肪燃燒的程度,那麼什麼才是更好的指標呢?答案是—心跳速度。

當你進行有氧運動時,心跳速度的提升會促使你的身體更高效地使用能量。心跳達到一定範圍時,你的身體會優先使用脂肪作為燃料,這就是我們所說的「燃脂心率區間」。

一般來說,燃脂心率區間約為你最大心率的60%到70%。最大心率可以用簡單的公式計算:220減去你的年齡。例如,如果你31歲,你的最大心率大約是189次/分鐘,那麼你的燃脂心率區間應該在113次到132次/分鐘之間。

如何有效監控你的心跳速度?

既然心跳速度這麼重要,那麼如何在運動中監控自己的心跳呢?以下是一些簡單的方法:

  1. 使用心率監測器:現代的健身手環和智慧手錶大多數都有心率監測功能。佩戴這些設備,你可以隨時監控自己的心跳速度,確保自己處於燃脂心率區間。
  2. 手動檢查脈搏:如果你沒有心率監測設備,也可以在運動中途停下來手動檢查脈搏。輕輕按壓手腕或頸動脈,數出15秒內的脈搏次數,然後乘以4,得出每分鐘的心跳數。
  3. 注意自我感受:熟悉自己的身體狀況後,你可以通過自我感受來判斷心跳是否達到燃脂心率區間。通常,處於這個區間時,你應該感覺到運動強度中等,呼吸加快但仍能持續對話。

如何調整運動來達到燃脂心率區間?

要達到燃脂心率區間,並不是說要一味地追求高強度的運動。相反,你可以通過以下幾種方式來調整運動,讓心跳速度穩定在燃脂區間內:

  1. 穩定的有氧運動:例如中速跑步、快走、騎自行車等這些中等強度的有氧運動,通常能讓你的心跳穩定在燃脂區間內。
  2. 間歇訓練:如果你喜歡高強度的運動,可以嘗試間歇訓練。這種訓練方式結合了高強度的短時間爆發和低強度的恢復期,可以讓你在短時間內達到並維持在燃脂心率區間。
  3. 長時間的低強度運動:一些低強度但持續時間較長的運動,如長距離散步或慢跑,也能幫助你進入燃脂心率區間,尤其適合那些剛開始健身或體能較弱的人。

所以阿,健身並不是一味地追求流汗就好,也不是只關注表面的運動強度。真正有效的健身,特別是想要燃燒脂肪,應該更多地關注你的心跳速度是否達到燃脂區間。掌握這個關鍵後,你就能更加科學地安排自己的運動計劃,讓每一滴汗水都更有價值。

當你下一次走進健身房,要記得,流汗不是唯一的目的,心跳的節奏才是真正幫助你燃燒脂肪、達健身目標的關鍵。保持專注,聆聽你的心跳,讓它引導你向更健康的生活邁進!

我們一起加油,為了更健康快樂的自己!—健康教練江國團 共勉之